中非农业合作结硕果 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xiaofeng
中非农业合作结硕果 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央视网消息:从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到减贫示范村建设,中国与非洲的农业合作始终致力于培养农技人才,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在中国,也有许多正在学习农业技术的非洲人。

中非农业合作结硕果 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图侵删)

这位正在中国读书的卢旺达小伙子叫孔七,孔七有个心愿,那就是做“非洲的袁隆平”。今年31岁的孔七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专攻玉米育种。2019年,孔七离开家乡卢旺达,来到安徽省合肥市。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下攻读硕士学位,并在校读博至今。

刚刚过去的暑假,孔七和同学们忙着观察花粉样本、采集实验数据。他关注的课题,是通过研究高温、干旱对玉米花粉的影响,来选育抗旱、抗高温的优良品种。

在孔七的家乡卢旺达,玉米是主要作物之一,但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玉米亩产徘徊在420多斤。中国拥有先进的技术,而且愿意把粮食生产的方案和经验分享给非洲有需要的国家。孔七说,这份真诚的帮助让非洲人民看到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希望。

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孔七表示,曾经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中国和其他国家分享农业发展经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要学好这个技术,将来可以用在卢旺达,让老百姓吃的玉米越来越便宜,不再考虑价格的问题。他想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样,把技术推广到他的国家。

孔七说,他在读高中时就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袁隆平已经成为他心中的偶像。他说,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解决了全球很多地方的吃饭问题,激励了不少像他这样的卢旺达青年科研人员。

孔七表示,中国非常愿意帮助非洲国家。他们来到中国学习相关技术,运用这些知识帮助家乡的老百姓。

踌躇满志的孔七有个愿望——博士毕业后回到卢旺达,开办一家农业研究机构,潜心研究高产玉米培育,并为自己的国家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来源:央视网

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 世纪金源启动商户扶持计划

“流动的中国”彰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大动脉”和“微循环”动能澎湃

创业板50ETF再扩容!7家公募同步上报

联合国安理会就缅甸问题发表主席声明,外交部回应

做个好人——绝望生活里最后的英雄梦想

启动首届“创客中国”大赛 2020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开幕

欢喜迎元宵

申克CAB708测量系统:触屏操作引领工业测量新时代

币圈骗局再泛滥 电话拉人头微信群养“韭菜”

科幻剧《二次觉醒》热播 张烨饰演爱恨分明AI人茉莉

网红老师张雪峰:进娱乐圈是为了传递实用信息

重庆:调整、取消多项房地产税率补助政策_1

中非农业合作结硕果 为非洲农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