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难看的印度成不了“世界工厂”

xiaofeng
吃相难看的印度成不了“世界工厂”

近日,因进口商品定价存在分歧,印度执法局扣押小米48亿元人民币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印度执法局发布通知,这部分资金将要被正式没收。

吃相难看的印度成不了“世界工厂”
(图侵删)

2022年,印度执法局对小米进行指控,称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小米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国外实体非法汇款,这违反了印度1999年《外汇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小米公司对此回应称:“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48亿几乎相当于小米去年半年的利润,特许权使用费算不算作是进口商品的价格有争议很正常,但是随随便便一纸公文“空手套白狼”属实过分了。

掰扯都懒得掰扯,直接上手明抢怎么行!小米的这场官司陆陆续续打了一年多,事情并没有往偏向小米的这一边,甚至陷入了资金被全部没收的危机中。

其实不光是小米,没完没了的税收检查,莫名其妙的调查指控,用各种理由从外资企业身上变相吸血,这几年在印度算是家常便饭。

2021年开始,印度就频繁对中国公司出手,小米公司的印度办事处曾遭到了突击搜查。当时被搜查的还包括华为、OPPO在内的其他中国手机制造商。

小米的遭遇最为典型,也最赤裸裸。这背后与小米多年在印度的成长密切关联。印度是小米国际化的起点,也是其海外最大市场。

中国公司在印度的生意越做越大,麻烦反倒越来越多。小米之外,华为、中兴、OPPO、vivo等企业,都遭到过印度税务部门的清查。

日渐严酷的针对性粗暴监管,将印度难看的吃相暴露无遗。印度当局对小米等中资手机企业的打压,进一步加剧其运营压力,破坏市场自由竞争。

一个基本的道理是,相比于充分的竞争,产业靠保护是难以真正成长的,本土制造业从弱到强,不能靠打压他国来实现。

在改善“印度制造”软环境方面,印度最缺实效的举措。企业做跨境投资,看准的是实打实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最怕的是保护主义下的“欲加之罪”。

从市场、劳动力结构和价格等因素看,印度是重要的市场和工厂。印度要把本土市场做大做强,让其充满活力,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等于纸上谈兵。

印度曾公开宣称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多个新兴产业发力实现“弯道超车”,而很多中国厂商在这方面的政策、人才、产品等多种优势依然无法撼动。

想要成为“中国+1”的人很多,但实际这个“1”却很难找。“下一个中国之所以还在中国”,不仅是中国向内有规模巨大的市场,兼具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有向外的开放决心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内外缺一不可。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财通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57亿元 同比下降64.83%

新疆阿克苏红旗坡机场将执行2025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

湖南:全方位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多款新品密集亮相 北京现代发力北京车展

伊朗公布视频“实锤”,被扣外国油轮装满半透明液体,身份依然不明

区块链成就业新蓝海:有人年薪百万 有人薪资垫底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助理桑自国被“双开”

书香门地副总裁顾环:专注地板品类 以三大板块开拓不同市场

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出台“感恩年”门票优惠政策

11月2日上市 王府井吸并首商进入尾声

离谱!男子碰瓷私家车未果 逃走时捡砖头砸车主

银川市金凤区2018年“文化金凤 四季欢歌”系列惠民文艺演出启动_1

吃相难看的印度成不了“世界工厂”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