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走进山东泰安泰山区邱家店镇刘家疃汶水河畔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前来研学游玩的学生络绎不绝,“在大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村研学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村庄发展更有奔头了。”刘家疃村党支部书记孙启芳说。
孙启芳口中的大果老师,就是刘家疃村的职业经理人郭红。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刘家疃村聘请本村在外能人——泰城一家研学公司副总郭红回村。在她的指导下,打造了占地55亩的汶水河畔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开发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汶河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类研学实践课程15种,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研学需求。每到周末,泰城周边的中小学生来到汶水河畔,在郭红的带领下学非遗文化、听红色故事、赏汶河风光,感受新时代乡村的独特魅力。自国庆节开园营业以来,已累计承接研学活动20余场次,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
“火车跑得快,得靠车头带,我们把专业的人才引回来,让专业人员干专业的事,帮助我们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经营,真正把我们村的产业干出点名堂。”邱家店镇王林坡村党支部书记王红军说。2019年,王林坡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汶泉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经营碰到了发展瓶颈。对此,村党支部把目光瞄向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在外能人王福春身上,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动员王福春担任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王福春不负众望,凭借自己多年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指导配合村党支部高标准建设了组培育苗中心和农业产业园区。运行4年来,王福春不仅将合作社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先后举办技术讲堂30余场,把自己探索的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内种植户,帮助村民致富。截至目前,王林坡村已建设冬暖式种植大棚30个、配套育苗大棚5个,培育樱桃、蓝莓等果苗300万株,远销河北、内蒙古等地,带动村民年均增收8000元,推动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
“我们村历来有种桑养蚕的历史,村内桑树种植面积达100多亩,很多农户都自己炒制桑叶茶,但很难形成规模,自从村里决定炒桑叶茶,彭师傅就主动找到我们,参与到村庄产业发展中来,在他的指导下,一切都变了样。”邱家店镇埠阳庄村党支部书记彭永俊说。今年,埠阳庄村充分挖掘传统资源优势,决定发展桑叶茶研制产业,成立山东埠阳春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成集生产车间、化验室、品茶室、消毒室等多功能室于一体的桑叶茶研制中心,配备20多台自动化设备。桑叶茶产业驶上了“快车道”,真正实现了农民致富有门路、集体增收有项目,同步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自今年5月份建厂经营以来,已炒制桑叶茶10000余斤,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