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台州援疆医生李江麟把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疾控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几乎每天要穿6、7个小时的防护服在隔离病房巡查,用手中的纸笔精准记录下病人的活动轨迹,完了就回疾控中心分析数据。
李江麟每天都要和同事一起讨论防控数据
“流行病学医师责任重大,只要早一秒完成流调,就能早一秒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加以保护。这是一场刻不容缓的竞速,更是一场比拼心智的艰苦战斗。”李江麟说。而他正是一名流行病学专家,同时挂职师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李江麟不仅是一师阿拉尔市疫情防控的“先遣战士”,同时,他也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不停摆的“智慧大脑”。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他被任命为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副组长。
每当接到医院的预警信息,李江麟都第一时间研判风险并奔赴定点医院隔离病房,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由于要和可疑病人面对面接触,流调医师感染的风险不亚于临床医生,但为了保证调查资料的精准客观,李江麟愿意在隔离病房多待“一会儿”,在他看来,也许多问一个问题就能问出更多的信息。
李江麟带着徒弟隔三差五就要去隔离点做流调工作
7月19日晚8点,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报告,一对祁姓夫妻带着外孙女从乌鲁木齐来到一师某团探亲,当晚,祁某自测体温38.6度。有流行病学史,还发热……“我去。”李江麟不暇思索,主动向领导提出,由他来担任祁某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准备工作就绪,他就吃了一口饭就放下筷子,立即带着徒弟赶到阿拉尔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为了把病人进入阿拉尔市以来所有的行动轨迹搞清楚,掌握疑似病例的全部情况,李江麟和徒弟在病房里待到了凌晨。
“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我感到有点虚脱,当观察对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时,我松了一口气。”李江麟说。而这样的流调工作,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对李江麟来说是家常便饭。
白天忙碌完,李江麟就要回到办公室分析研究数据一直到深夜
作为师市疫情防控组的副组长,他还要承担更重的工作任务:信息的风险研判和分析、可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方案和报告的撰写、重点人群的核酸筛查……李江麟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为此他也被同事们称为防控组的“智慧大脑”。
疫情期间,他始终坚守在防控指挥部最前线,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加班到深夜。儿子3周岁生日,他因为要完成重要的工作,只能利用几分钟碎片时间,以视频的方式简短地“直播”为儿子庆生;8月7日,家里传来奶奶病危的消息,作为长孙,他本应守在奶奶的病床前,8月9日奶奶去世,他也没能回家奔丧……对此,李江麟把所有的遗憾都藏进了心底,毅然选择了坚守岗位。
“此刻就是战时,战场上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作为疾控人的家属,他们都很体谅我。”李江麟既愧疚又感激。
在工作的同时,李江麟也把此次疫情防控当做了训练徒弟们的“实训场”,作为台州市组团式医疗援疆队伍的一员,他同样也承担了“导师带徒”的任务,而他的徒弟一收就是6个。
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李江麟没有任何一丝懈怠,他依旧以“战时”状态严格要求自己,冲在前,干在先。
“熬三年太苦混三年太累,不如扎扎实实去做一些事情。援疆是情怀,既然选择了援疆,也就做好了无私奉献的思想准备。我希望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尽我所能、倾其所有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分享给同事们,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贡献一份力量。”李江麟说。(叶锡挺)(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