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基ETF格局难撼动 公募巨头竞争转向Smart Beta及指数增强领域

xiaofeng
宽基ETF格局难撼动 公募巨头竞争转向Smart Beta及指数增强领域

在宽基ETF市场强者恒强,短期难以撼动的背景下,公募巨头们的比拼开始向SmartBetaETF和指数增强型ETF延伸,以求占据这一蓝海地带的先发优势。据公开信息显示,华夏基金申报的两只创业板主题的SmartBetaETF已获批待发。而同样作为“老十家”之一的嘉实基金也正赶趟发行基本面50ETF。此外,在被动跟踪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主动管理的指数增强型ETF也于近期出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3月以来,招商基金、国泰基金已相继申报了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等多只指数增强型ETF。

宽基ETF格局难撼动 公募巨头竞争转向Smart Beta及指数增强领域
(图侵删)

华夏嘉实布局SmartBetaETF

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期基金募集申请表数据显示,华夏基金于今年1月申报的2只与创业板相关的SmartBetaETF——华夏创业板低波蓝筹ETF和华夏创业板动量成长ETF已于4月2日正式获批。据悉,2只ETF产品跟踪的指数为创业板低波蓝筹指数和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由深交所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在1月推出。

国证指数官网显示,两大指数的选样指标均为,将选样空间内的股票按过去半年的日均自由流通市值从大到小排序,选取排名在前30%的股票。并根据各因子得分进行倾斜加权,计算各股票的组合权重,选取排名靠前的50只股票构成样本股。其中,创业板低波蓝筹指数依据盈利、会计稳健、投资稳健、违约风险和低波动五个维度计算指标。而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则依据成长、动量两个维度计算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上述2只SmartBetaETF还未正式开启发行,但其联接基金也已处于申报待批阶段。证监会最新审批进度详情显示,3月5日,华夏创业板低波蓝筹ETF发起式联接基金和华夏创业板动量成长ETF发起式联接基金的上报材料已被接收,最新的进度为2只基金于3月21日收到一次书面反馈。

事实上,除华夏基金外,同样作为“老十家”之一的嘉实基金也于近日发行了SmartBetaETF产品。据相关公告显示,嘉实中证锐联基本面50ETF自4月8日至5月17日公开发售。据了解,该只ETF跟踪的基本面50指数综合考虑股息、净资产、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共4个基本面指标,来衡量公司内在基本面投资价值,从中挑出沪深两市基本面价值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此外,在等待监管批复的ETF产品中,也有部分或采用了SmartBeta的策略,如中证消费50ETF、沪深300红利ETF、中证红利潜力ETF等。

对于SmartBeta的特点,嘉实基金SmartBeta及量化投资体系首席投资官杨宇指出,SmartBeta是兼顾了主动投资和被动指数管理优势的产品类型,运用指数投资的方式,将有效的主动管理投资逻辑和思想提炼成透明的选股模型,以期获得长期的超额收益。相比于传统主动股票投资,SmartBeta策略具有低费率、风格稳定、容量大、策略透明等优势。由SmartBeta策略衍生的ETF基金产品可以成为更细分而优质的底层工具,是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部件。

长量基金资深研究员王骅也表示,宽基、行业以及国际指数基金的投资目标是获取整体市场或某一局部市场的平均收益。而SmartBeta类基金的投资目标则是通过特定的选股策略,获得长期超额收益或阶段性超额收益。常见的SmartBeta类指数类别有风格(价值/成长)、红利、股息、基本面、等权重等,目前这部分指数基金在国内规模较小。

招商国泰首发指数增强型

不同于SmartBetaETF保持被动跟踪指数的方式,更加强调主动管理的指数增强型ETF也于近期出现。据证监会审批进度详情显示,证监会已于3月1日接收了招商中证500增强ETF和招商沪深300增强ETF的申报材料,并在3月8日发出了补正通知。除招商基金外,国泰基金上报的国泰沪深300增强ETF、国泰中证500增强ETF和国泰上证50增强ETF的申请材料也在3月8日被证监会接收。据悉,指数增强型ETF属于国内首创的新型ETF产品。

招商深证TMT50ETF基金经理苏燕青表示,指数增强型ETF是主动化管理与ETF运作模式的结合,区别于传统的宽基ETF和SmartBetaETF以跟踪某一特定指数为目标,指数增强型ETF以战胜标的指数获得超额收益为投资目标。同时,指数增强型ETF在投资策略上更具灵活性,也不易被市场跟踪效仿。后续在投资中,指数增强型ETF有望为传统宽基指数增厚收益,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进行选择投资风格。

王骅也认为,指数增强主要通过股指期货、量化选股等方式捕捉α收益,即超额收益。2016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就凭借优异的业绩获得广泛关注。基金公司选择在此时大力发展指数增强型ETF也可能是认为在A股市场的急涨之后,较大概率会回到震荡走势,而在此时这类策略的指数往往能收获较好的业绩。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今年以来,数据可统计的113只增强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达30%,同期,上证综指则上涨27.65%。也就是说,增强指数型基金平均跑赢同期A股涨幅2.35个百分点。而年内收益超越30%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更是多达62只,占总数量54.87%。

南方一家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当前国内出现指数增强型ETF,一方面源于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进行ETF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该类型产品已经出现在美国等海外市场,运作至今市场反响较佳。对于该产品的后续布局,上述内部人士猜测,由于通过产品的名称即可了解该类型ETF的运作模式、机制等,未来预计会有大量基金公司跟风发行。

宽基ETF格局短期难撼动

就基金公司抢发SmartBetaETF和指数增强型ETF的做法,一家已经有相关产品发行规划的大型公募内部人士坦言,多数基金公司的各大宽基指数ETF产品基本都建设完毕,且格局已定,后续增发的产品很难在短期内撼动头部宽基ETF的地位。

正如上述内部人士所说,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跟踪上证50指数的ETF产品共有6只,累计规模达到578.97亿元。其中,规模前三分别为华夏上证50ETF、工银瑞信上证50ETF和博时上证50ETF,而3只ETF的规模分别为457.9亿元、113.43亿元和5.8亿元,共占总规模的99.68%。而规模最低的同类产品还不足0.05亿元。

同期,跟踪中证500指数的ETF产品有11只,规模总计429.49亿元。规模前三分别为南方中证500ETF、广发中证500ETF和华夏中证500ETF,3只ETF的规模分别为334.68亿元、33.02亿元和22.07亿元,合计389.77亿元,占总规模的90.75%。规模最低的同类产品也仅有0.1亿元。

沪上一家公募投研部副总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ETF基金头部效应明显,一般被动跟踪同一指数的产品,只有规模最大以及其次的产品可能会更加受到投资者青睐,而在流动性更强的基础上,规模做大之后,这些头部产品也可以通过降低费率来进一步扩大优势,吸引资金涌入,造成“强者恒强”的局面。因此,相对来说,想要在ETF市场脱颖而出,开发特色化指数,并发行相应匹配的首发产品十分重要。

上述内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想要顺利实现“超车”,发行SmartBetaETF和指数增强型ETF会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ETF基金来说,先发产品会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多家基金公司也在抢发。据其了解,相关类型的ETF基金也备受投资者欢迎。“有些产品我们还没怎么做宣传就有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来问,可以看出是有一定需求的。”该内部人士如是说。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刘宇阳

2022年宁夏葡萄酒拟招商引资53.94亿

终止回购转而定增募资 海联金汇收问询函

林州市人民检察院:深化党建联建联创 共筑红旗渠保护机制

权威数据:财付通日均6亿笔成最高 投诉处理率100%

女子低头玩手机歹徒抢夺被刑拘

贵州铜仁万山:这种发展模式 让“山沟沟”变成了“菜篮子”

人民币汇率延续强劲走势,短期预测难度加大,双向波动将是常态!

中国空气净化器零售额与零售量连续5年下降

中超河北华夏幸福新主场:2018新赛季廊坊已准备好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认证监管 重点打击虚假认证

江西上饶市万年县:用心用情迎接退役军人光荣返乡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宽基ETF格局难撼动 公募巨头竞争转向Smart Beta及指数增强领域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