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公司年报密集披露的当下,竟也有“忙中出错”?3月17日,浙商基金股东浙商证券披露其2020年度财务数据,其中提到该公司的净利润-86.16万元。据此估算,这已是浙商基金第三年净利润连续亏损,亏损金额合计逾4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浙商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上述披露数据有误,公司2020年净利润应为正值,且已针对这一情况向浙商证券发送告知函。但关于净利润的具体数据,相关人士则未向记者披露。
年报数据现“乌龙”
证券公司现年报“乌龙”。3月17日,浙商证券发布2020年年报,同时披露了控股参股公司的业务数据,其中显示,2020年度,浙商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增74.48%;但净利润则亏损86.16万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10月,注册资本为3亿元。浙商基金当前的第一大股东为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0%;养生堂有限公司、浙商证券则分别持股25%。
值得一提的是,若按照上述亏损情况计算,自2018年起,浙商基金的净利润就开启亏损模式,虽然亏损金额逐年递减,但仍属于亏损状态。2018年度,浙商基金净利润为-2184.84万元;2019年度则为-1819.14万元。据上述数据估算,浙商基金近三年净利润亏损金额已达4090.13万元。
对于净利润连续亏损的具体原因,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浙商基金,但却因此得知亏损竟为“乌龙一场”。公司方面回应,“经内部核实,《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报告》所列示的我司2020年度净利润数据不准确。经过回溯工作记录,浙商证券未正确采用我司提供的财务数据,我司2020年度净利润应为正值。我司已就该事项发送浙商证券告知函,有关浙商基金2020年净利润正确信息,请以公司官网之后披露的澄清公告为准”。
对于浙商基金净利润的准确数据,相关人士则未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但表示会尽快发布澄清公告及有关信息。另外,记者尝试联系浙商证券进行采访,但电话未获接听。
“主力军”表现平平
虽然最新净利润数据尚未可知,但据公开数据显示,上述乌龙事件的主人公——浙商基金,近三年的非货规模不断增长。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浙商基金的非货币规模为226.87亿元,在全市场143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79位。而2018年末、2019年末,其非货币规模分别为115.69亿元、163.71亿元,排名则分别在71位和74位。也就是说,虽然浙商基金的规模逐步攀升,但排名却不断下降。不难看出,在“逆水行舟”的背景下,规模发展对于部分中小型公募而言,难点仍存。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规模和数量占比较高的债券型基金成为浙商基金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浙商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58.01亿元,在其非货币规模中占比高达69.65%。另外在浙商基金现存的53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债基数量占比也达45.28%。但在数据可取得的17只债券型基金中,截至3月17日,近一年收益率跑赢同类平均的仅8只,占比不足五成;而在近三年8只数据可取得的债基中,则有五成跑赢同类平均。
不过,相较于“主力军”的债券型基金表现平平,反观浙商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则展现出了亮眼的业绩。截至3月17日,浙商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均跑赢同类平均。其中表现最佳的为浙商沪港深精选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为85.43%,跑赢同类平均33.3个百分点。拉长时间至近三年来看,浙商基金旗下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均跑赢同类平均。
“相比债券型产品,浙商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表现尚可,但是在市场回调的背景下,其权益类产品近期也普遍出现回撤,需要注意的是基金规模有可能还会出现波动。”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评价道。
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足1年半
那么,为何作为“主力军”发展的债券型基金表现远不如规模相对较小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这与基金管理人的资产管理模式以及整体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债券市场方面,也在2020年5月出现了债基收益率下降的走势,如果发生巨额赎回风险或违约风险,也会导致债基的净值大幅下降。另外,也可能与基金经理的管理经验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浙商基金旗下共9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1年又106天,低于行业平均。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为查晓磊,累计任职时间5年有余,目前在管基金17只,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44.8%,为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混合。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注意到,浙商基金旗下有5位基金经理在管产品超过10只基金。
整体来看,浙商基金在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后续发展安排,浙商基金方面表示,2018年后,公司主动进行了战略聚焦与调整,在产品发行和管理规模上不急于快速扩张,而是苦练“内功”,聚焦智能投资,并逐步优化资产管理结构,提质增效。将始终围绕着确立的企业愿景和使命稳步发展,同步深化公司在权益与固收领域的投资布局。在产品端,也将继续聚焦和完善四大权益+两大固收产品体系。
郭施亮则建议,一方面可以对资产配置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考虑将同业的债基转型成混合型基金,此举能够提升基金管理人自身管理灵活性的需求。而在基金经理方面,则需要提升考核能力,或者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更高水平、更强管理经验的人才。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李海媛
二手交易日渐规范化 转转、红布林入选国家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