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港交所迎来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董事会主席。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史美伦正式接棒周松岗,成为21世纪以来港交所的第四位董事会主席。
这位律师出身的监管者,素有“铁娘子”的称号,曾以一场史无前例的监管风暴,震惊内地证券市场。
比起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港交所“发言人”李小加,无论是新主席还是旧主席都显得颇为低调。
一边是刚刚履新雷厉风行的新舵手,一边是执掌权柄近十年的“强势”老管家,“史美伦+李小加”的组合会把港交所带入怎样的新时代?
“最懂内地的港交所主席”
▲李小加和史美伦
就任港交所董事会主席当天,史美伦一袭酒红色套装示人,她曾多次向媒体说:“我没那么强硬,我还是很温和的。”
但人们对于她的深刻印象,停留在她作为监管者的时候。2001年,史美伦北上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有统计显示,在史美伦上任后的9个月中,证监会出台了40多个法规条例和处罚决定,并先后主导了亿安科技案、中科创业案、博时基金案、银广夏案及三九集团事件的调查。
铁腕形象就此树立。
一位证券公司老总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那个时候,只要她出来讲话,第二天股市一定大跌,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股民,没有不恨她的。”
史美伦为A股做所的一切意在未来。
立规矩,定条例,照章办事,并非不讲人情,她把成熟商业社会中最重要的“契约精神”带给内地资本市场。
史美伦可谓港交所历史上最懂内地的主席。
早在1985年,史美伦就已经单枪匹马回上海开设律所。1992年,青岛啤酒成为第一支在港上市的H股,彼时史美伦作为香港证监会中仅有的两名中国高管之一,不停向外籍同事们“安利”中国企业。
后来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史美伦回忆说,当年香港证监会中的外籍高管,普遍把中资企业、国企视为“异端”,对他们赴港上市持怀疑态度,但史美伦坚持认为,如果缺少内地企业,那么香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就在三天前,港交所推出新的上市制度,放开企业IPO准入标准,为内地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扫清障碍,用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话说:“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香港交易所终于迎来了香港资本市场激动人心的新时代。”
有媒体报道称,港交所进入了“史美伦时代”。而长期以来,在人们印象中,李小加才是港交所的代言人。
▲李小加
有趣的是,2009年,李小加面试总裁职位时,史美伦就是四个面试官之一。
李小加回顾了自己9年前在港交所与史美伦首次见面的情形:当时史美伦问李小加为什么觉得自己能胜任港交所行政总裁一职?李小加回答说:“我觉得自己不能胜任。理由有三:一是我对管理港交所这么大的企业经验不足;二是我不懂广东话;三是我不懂IT。”
史美伦则对李小加的坦诚倍加赞许。李小加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道:“其实那次和Luara(史美伦的英文名)的见面是一次面试,这番对话让我感受到Luara作为港交所高管的真诚,我们可谓是一见‘钟意’”。
记者出身的李小加,深谙沟通的重要性。2012年3月起,他开始在港交所网站上撰写“李小加网志”,就市场关注的热点或者港交所某项措施背后的逻辑亲自做出解释。
迄今为止,这位港交所“首席记者”共写了数百篇日志,这在历任港交所行政总裁中,也算开创先河。
▲1993年证券交易开始全面电子化
自2010年李小加出任行政总裁后,他频繁来往内地洽谈合作,并在高校、论坛发表演讲。
今年3月在深圳举行的IT领袖峰会上,李小加以“王老五寻亲记”的比喻,将上市公司比作王老五,投资者喻为新娘,监管者视作岳父,岳母看成政府、媒体、专家和一众吃瓜群众,介绍了美国、内地和香港三个市场的上市机制和监管上的差异。
“弱势主席、强势CEO”
在替港交所站台之外,李小加更是近年来港交所一系列改革的主导者。
连续三届任期也让他成为港交所历史上任期最长“最强势”的CEO。
▲港交所董事会排名,史美伦在李小加前面
事实证明,史美伦眼光独到。
这位被誉为“最强势”的CEO背后,是性格温和的董事会主席周松岗。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与周搭档。在周退休之际,李小加也表示他是良师。
性格温和的周松岗延续了夏佳理的风格,主抓海外市场推广,内地人李小加发挥专长,与内地交易所探讨合作,协调港交所向内地的拓展工作,两人分工微妙,成效颇佳。
实际上,自前总裁邝其志后,港交所都有主席弱势,总裁强势的趋势。
港交所的制度设计和董事会分工决定了这一现象。
作为上市公司,港交所的董事会由13名董事组成,其中6名由股东选任,6名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委任,而行政总裁位董事会当然成员。董事会主席的任命需要政府批准。
在分工上,代表政府的董事会主席负责总体协调。而行政总裁则负责公司具体管理和运营事务。
▲2000年香港交易所在联交所上市,成为世界上首批上市的证券交易所之一。
往届的分工也加深了这种印象。
港交所近年来的重心转向内地市场,对接的也是总裁。主席则更多的在国际市场的人际协调。
和所有上市公司不一样,港交所主席的职责除了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外,还得确保港交所能够维护资本市场公众的利益。
曾经在香港资本市场打拼近20年的金融人士、牛顿金融咨询有限公司CEO薛正晔对回忆称,包括前任夏佳理、周松岗在内,港交所主席的职位实际上一直在被弱化。
就香港资本市场过去这些年来说,主席并不会被赋予太多的期待,尤其是前任周松岗职业经理人化温和管理的5年。更多的时候,都是“开拓型”性格的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折腾”。
▲李小加和周松岗
李小加形容周松岗是一位智者、勇者及支持者,自己将其视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和良师。
周松岗表示,在港交所工作的6年既活跃又忙碌,为香港金融市场推进三项重要建设,包括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及上市改革。
4年前错失阿里巴巴是周松岗任内最大的遗憾,他认为,新的上市规则可以为更多创新型公司提供资金及平台,打造更多个阿里。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将来港交所会有更多机遇。
“丢几个鸡蛋能让改革通过
那我就让大家丢”
李小加之前的两任港交所行政总裁邝其志与周文耀,被好运气眷顾似乎更多一些。
特别是周文耀任职期间,港交所于2006年成为超越新加坡交易所的全球最活跃市场,2007年成为全球期权最活跃市场。
彼时港交所平均日成交金额在600亿港元以上,利润逐年大增。而李小加继任,正逢金融危机蔓延,港交所业绩增长不断下滑的2009年,港人寄希望李能延续高速增长神话,走出泥潭。
▲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
对于当时的港交所来说,改变是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2010年9月,港交所建议修改交易时间,意在与其他市场接轨、增强市场竞争力。
可李小加的首项改革因延长交易时段、压缩午饭时间,引发了本地中小券商的大规模反对。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当年的一份调查显示,77%的会员都表示反对。
与为人低调、温和,走绅士路线的前任周文耀相比,强势也给李小加带来一些麻烦。
自上任以来,李小加在市场制度等多方面力推改革措施,主张与内地市场加强互联互通,收购伦敦金融交易所(LME)拓展港交所业务范围,在带领港交所业绩提升的同时,与香港券商之间一度剑拔弩张。
他曾说:“如果丢几个鸡蛋能让这个改革通过,那我就站在这里让大家丢。”
“他是一个比较积极、有执行力的总裁,有很多构想,这是好事,港交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是需要向股东交代的。”凯基证券亚洲执行董事兼研究部主管邝民彬对媒体表示。
▲2016年深港通开通
现在,李小加给香港市场画下的蓝图还只完成了一半。近在眼前的是,计划今年推出的深港通和沪港通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更令人期待的是,今年初刚刚掀开盖头的“共同市场时代”。
一旦成行,这个内地和国际资金汇聚,囊括了股票衍生产品、商品、定息产品及货币等资产类别的“共同市场”,无疑给两地市场参与者带来更多机会。
脱掉“红马甲”,迎接大时代
▲2017年10月2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和李小加穿红马甲,告别场内交易
香港证券业界人士认为,史美伦曾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一职,现在又获委任为港交所的首位女性主席,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两地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向纵深发展,也有利于加强两地在监管执法方面的合作力度。
▲2015年10月21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共同见证下,港交所与伦敦金属交易
香港的金融家们野心不止于此。
李小加的合约在十月份到期,目前并没有合适的人选。
而离任之前,周松岗仍然大胆为港交所立下flag:“香港未来的主要对手不是上海、新加坡,而是伦敦和纽约。”
两年前,沙特阿美自筹备上市,全球不同的金融中心都想争取这家估值多达2万亿美元的企业登陆当地市场。
据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去年率团出访沙特阿拉伯,与国王萨勒曼、王储本萨勒曼以及沙特阿美董事长会晤时,周松岗和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同场参与。
被问及港交所在争取可能成为今年全球最大一单IPO项目的沙特阿美赴港上市,以及争取阿里巴巴赴港作第二上市的进展,史美伦强调,港交所作为国际性的交易所,不论对于新经济还是传统经济企业,都会努力争取邀请来港上市,她强调既然现在有了新的上市制度框架,更会努力吸引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
脱掉了“红马甲”,港交所正努力迎接新的“大时代”。
41家A股上市券商中报收官:超八成净利润下滑,“三中一华”尽墨
5家科创板IPO医药企业恢复审核!排队企业数量仅剩7家,仅1家实现盈利
清明假期北京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54.6万人次 恢复到2019年同期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