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WeWork的坏消息越来越多了。从放弃IPO开始,WeWork似乎步入了水逆期,无论是高盛对其股权的减记,还是裁员、救助的传闻,都似乎侧面印证着WeWork最近的艰难。当共享经济的泡沫开始破碎,WeWork却还没能走出无止境“烧钱”的漩涡时,一轮又一轮的质疑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投资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没想到是高盛的财报透露了WeWork的情况。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股盘前,高盛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财报,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高盛CFOStephenScherr证实,高盛已将其持有的WeWork股权减记了8000万美元,低于大摩此前预期。
这引发了外界的猜测。有分析称,大摩是根据投行Jefferies上个月宣布减记WeWork持股价值1.46亿美元估算而来,也有知情人士称,高盛在此前两轮WeWork私募融资时已经悄悄出售了部分持股。StephenScherr则坦言,WeWork的估值在上月IPO计划失败后大幅下跌,迫使高盛重新对其持股进行估值。
不过,StephenScherr仍然对WeWork这笔投资感到乐观,称目前高盛对WeWork持股的账面价值约为7000万美元,但这也比当初入股成本高得多,“如果该公司估值进一步下降,高盛仍能从这项投资中获利。”
正如高盛所言,WeWork的估值状况的确不容乐观。据悉,WeWork最近在私人场外交易(OTC)市场上的股票交易几乎已经陷入停顿状态,突显出了投资者对其的信心丧失。据一位活跃在私募市场上的投资者称,WeWork合成股票目前的成交价为每股20美元或更低。根据已发行的3.384亿股股票计算,这意味着WeWork的估值约为70亿美元,相较之下,软银集团上一次通过“愿景基金”对WeWork进行投资时,估值曾为470亿美元。
“我们看到,人们对WeWork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不感兴趣。我们的理解是,整体上来看这家公司的股票交易量很小,甚至是根本没有。”专门从事私募售股业务的精品投资银行SceneAdvisement的首席投资官JaneLeung表示,在WeWork于8月宣布IPO计划以后,其在私募市场上的股票交易本来就已有所放缓,而在IPO明显陷入困境之后就更是如此。
华尔街对于WeWork的态度也非常担忧。10月1日,全球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周二将WeWork的信用评级下调两个级别至“CCC+”。另一家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也在早前将WeWork的评级从“B”下调至“B-”。“CCC+”和“B-”都是垃圾债券评级,表示风险更高。这意味着WeWork在放弃IPO不久后就陷入了垃圾级的境地。
除了股票,10月14日当天,WeWork的债券价格也刷新了盘中历史低点,其中2025年5月到期、票面利率为7.875%的垃圾债价格跌至78美分的史低位,收益率升至13%,代表投资者愈发担心WeWork没有能力偿付债务。WeWork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WeWork收入为1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0.91%。相应,亏损也在扩大,今年上半年,WeWork亏损了9亿美元,同比增长25%。自2016以来,WeWork已累计亏损超过40亿美元。
“烧钱”和资金困境的质疑已经开始对WeWork的业务产生了影响。据《卫报》报道,陷入困境的WeWork预计最快在本周裁员至少2000人,占目前雇员总数的13%。据一位员工透露,目前公司内部都在为裁员做准备,新项目被搁置,几乎没有工作要做,但裁员的具体时间还未确定,因为公司内部更重要的事情是讨论如何在明年现金用完之前筹集足够资金。
目前,WeWork在其纽约和伦敦的新项目几乎停滞。该公司以8.5亿美元收购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Lord&Taylor百货商店的交易遇到了麻烦。位于伦敦的两个大型房东自2014年以来向WeWork租赁了约370万平方英尺的土地,最近却表示,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再与WeWork签署新的租赁合同。
桩桩件件都拦在这个独角兽的发展之路上,目前WeWork还未对任何负面消息发表声明。北京商报记者也就裁员的真实性以及资金问题,向WeWork中国区媒体联络中心求证,但截至发稿,还未收到具体回复。不过,好消息是,WeWork的最大外部股东软银集团和摩根大通似乎打算筹集资金救WeWork。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汤艺甜
董明珠谈员工收入;马云雕像被拆?高圆圆起诉;爱奇艺高管请辞;美称98%人无需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