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定增审核显现出提速迹象。3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梳理发现,3月以来,已有湖南东安农商行、广东揭阳农商行、贵阳农商行、广东揭东农商行4家农商行的定增申请获核准。对比来看,今年前两月证监会分别披露了2家农商行的定增申请核准批复。同时,3月以来,证监会共披露了对14家银行的定增申请反馈意见,其中11家是农商行,而监管指标不达标等成为监管审核过程中主要聚焦的问题。
聚焦监管指标不达标
北京商报记者对证监会3月出具的定增申请反馈意见梳理发现,监管关注的焦点主要围绕监管指标不达标、业绩波动、资产质量、贷款集中度超标等多个方面。其中,有多银行存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多项监管指标不达标的情况。
比如在对广东揭阳农商行的定增审核意见中,证监会指出,审核中关注到,报告期内申请人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多项监管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揭阳农商行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7.01%、6.63%和7.26%,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也未达到监管指标要求。
就相关指标不达标的原因,揭阳农商行回复证监会称,主要原因是经营环境恶化,部分企业周转困难,公司不良贷款余额较大,利息收入减少,加之利率市场化趋势明显,公司盈利能力减弱,受不良贷款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不足,贷款损失准备缺口较大,资本净额较低。该行表示,已针对改善监管指标进行了相关的计划和安排。
核心监管指标方面,贵阳农商行在定增申请报告期内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多项指标也未达到监管要求。
2017年末,贵阳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曾飙升至19.54%,资本充足率骤降至0.91%。对于相关监管指标不达标的原因,贵阳农商行在回复证监会时表示,2017年末,该行严格贯彻落实监管要求将逾期的不良贷款全部入账,导致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下滑;此外,该行主要客户为小微企业,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升对监管指标造成影响。本次定向发行补充资本后,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将得到明显改善,并满足监管要求。
贷款集中度超标待解
值得关注的是,受制于经营地区的限制,不少农商行“垒大户”情结难解,饱受集中度超标之苦。证监会对安徽凤台农商行的定增申请反馈意见中指出,该行申请材料显示,2018年至2020年1-9月公司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分别为23.69%、67.32%、64.42%,明显高于监管要求。证监会要求该行补充披露各期该单一客户实际贷款金额,上述客户贷款是否存在逾期,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被相关监管部门采取行政处罚的风险等。
中小银行贷款集中度过高问题一直存在,在不少中小银行规模扩张中,“垒大户”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银行通过将信贷资源向单一客户的倾斜,在业务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地方银行贷款集中度高与银行业务同质化有关系,而贷款集中度高肯定会使风险更加突出,给银行经营带来不稳定因素,造成风险的传导和连锁反应。”银行业资深人士王剑辉如是说。
就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尝试采访安徽凤台农商行、广东揭阳农商行、贵阳农商行等,但未能获得回复。
需发掘差异化机会
近几年,随着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以及加紧核销坏账等一系列因素,各中小银行对于资本金的补充需求格外强烈。农商行加快定增“补血”背后也是资本充足率的欠缺。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水平为12.37%,对比来看,银行业机构的平均水平为14.7%。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近年来,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非上市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运营情况、资产状况持续走弱,资本充足率普遍不足,而改善手段有限,疫情又让这一状况加速恶化,个别农商行甚至出现资本充足率为负值的极端情况。
事实上,随着银行业市场化加深、竞争加剧,不同规模银行间逐渐呈现出错位竞争格局。廖鹤凯认为,考虑到农商行是银行金融机构中最基层的单位之一,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殊的历史使命,有着深刻的政策烙印,监管对农商行的支持还会持续,特别是考虑到疫情影响,相关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不过,监管支持只能是辅助缓解一时压力,长期发展还是要靠农商行自己找出一条结合自身情况,符合当地经济特色的金融服务道路;结合最新的金融科技,或与科技公司合作,立足于服务好“三农”和“小微”客户,发掘区域潜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发掘当地优势产业链细分领域机会,金融赋能助力实体产业发展。如若不然,只能被兼并重整,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马嫡
武宁县人社局圆满举办“新作风新形象建设年活动”暨诵红色家书迎七一演讲比赛
因未按规定制作客户告知书等,奇圣保险经纪保定分公司合计被罚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