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圣殿——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现代艺术馆
古根海姆艺术馆官网展示
走街串巷的快递员成为美国殿堂级艺术展览主角?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日前世界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展出了一组反应中国社会发展和物流行业变革的物流艺术作品。
“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计划”第三回合的委任创作艺术家之一中国青年艺术家曹斐,以京东物流为蓝本,创作了虚构艺术影片《AsiaOne》及纪录片《11.11》。这些作品伴随着同样成为艺术展品的京东物流制服、配送背包、冷链箱、配送三轮车等物流设备一同漂洋过海,纽约时间5月4日首度亮相美国纽约古根海姆艺术馆,为期六个月的展出正式拉开帷幕。这次的作品,将中国现阶段的物流业态,带入国际级最高的艺术殿堂,永久载入艺术史册。
中国艺术家曹斐用镜头记录下许多快递员一个个具有仪式感的瞬间,将纽约与北京、艺术与现实、蓬勃的物流业与快递员的日常结合,融合抽象与具象的两个不同空间的巧妙碰撞与呼应,还原出京东物流快递员走街串巷时的速度与温暖,以及他们工作以外的勤恳踏实、乐观积极。
曹斐跟踪拍摄京东“2017年全球好物节”的纪录片《11.11》,本次也在纽约面对全球观众首映,我们在片中发现了以下几位快递小哥的身影。
“从事京东物流配送工作六年,其实也想过往管理层走走,因为太舍不得我的这些客户了,相处久了,也有感情,感觉特别好,大家伙也特别认可我,工作一直做的不错。
自2012年加入京东物流,山东小伙儿吴玉明就开始负责北京酒仙桥站点的配送工作。因为常年驻扎在此,他练就了“人脸识别技术”这一“特异功能”——附近360写字楼的客户他几乎都能叫出名字。去年,吴玉明还因这一绝技和“突破上限”的服务态度,收到一面来自360员工的感谢信和锦旗。
在吴玉明看来,工作时能看到用户满意的笑,也是一种意义。
“工作时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是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把每一件货物送到客户手中。让客户收到自己的货物后感到满意、开心,这是我的服务宗旨。”
“对于这次我们平常用的快递车、生鲜冷链箱、工服在艺术馆展览,以前从来没想过,原来这些东西也能成为艺术。这种方式也让世界看见我们,让世界各国的人感受到京东物流的实力。”
“曾经刘总说进入京东的配送员五年内就能买房,我从2014年8月25日开始进入京东物流工作,到2017年10月8日这天,心愿全部实现了,这是除了获得客户的好评之外我工作最大的成就感。”
作为一位在京东物流工作不到4年的90后,年纪轻轻的贾明亮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家乡买房买车。
由于负责国子监片区的配送,小贾业余时间一般去胡同走街串巷,以平衡工作与生活,就像他工作时无数次走过的成贤街。
“我觉得物流设备进入博物馆供人参观,能让更多人知道从下单到收到货是什么样的过程,也算是让大家对这个行业一种更深的了解,让大家感受我们的温度,还有就是京东物流的价值观。”对于自己习以为常的物流设备被搬进艺术博物馆,贾明亮是这样想的。
“最忙的时候差不多一天配送260多单、300多件,特别是618、11.11这些大型购物节,基本上一天超过18小时‘超长待机’。”
如此踏实肯干的小贾在谈到晋升时表示并不着急,“公司有一套完善的流程,相信踏踏实实努力奋斗,肯定不会被亏待。”
“从2010年入职京东物流做配送员,刚开始没有想过自己的职业发展,直到2013年在公司快速的发展让自己有了一些想法,晋升到管理层,经历了一次从只身北漂到事业小成的改变。”
作为花家地配送站的主管,常晓波在京东物流工作已有8年,平时负责站点的调度和管理。被兄弟们当成大哥,既是种幸福,也是种责任。
“平时平均一天能处理将近4000单,忙的时候像618、11.11期间,一天差不多10000单。在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是帮助一起奋斗的兄弟们解决每一件事,得到他们的认可,自己心里感觉很爽。”
在他看来,没有难缠的客户,只有不够用心的服务。再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从美国的古根海姆现代美术馆的展出中看到自己工作常用的配送车、冷链箱和工服,看到整个站点的影子,并且受国际观众的参观,感到很自豪。公司发展得好,也让我当了一次明星。”
湖北省商务厅:武汉外卖快递员2000人缺口,电商平台上还缺4000人左右
通讯丨“感谢中国政府在我们最困难时伸出援手”——中国向瓦努阿图地震救灾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