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玩手机易使生物钟紊乱 增加抑郁隐患

xiaofeng
睡前玩手机易使生物钟紊乱 增加抑郁隐患

据英国《独立报》5月16日报道,一项大规模监测人体生物钟紊乱的研究发现,深夜玩手机可能会增加发生抑郁症、躁郁症和神经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睡前玩手机不利于睡眠,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目前,一项研究对象超过91000人的研究发现,深夜躺床上玩手机可能会增加发生抑郁症、躁郁症和神经质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可能性。研究人员指出,深夜玩手机只是破坏性行为中的一种,他们将上述的心理问题归结于生物钟紊乱。

此前的研究表明,出于倒班的需要,工薪族常常会上夜班,夜间上班打乱了人体自然的24小时身体周期(又称为昼夜节律),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这项由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研究是第一个大规模监测人体生物钟紊乱的研究。研究对象年龄介于37~73岁之间,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需连续七天穿戴智能手环来监测他们的活动水平。通过监测数据,研究人员便能估量在这段时间内他们的昼夜节律受到干扰的程度。

研究结果也给了我们一些提醒。考虑到研究对象只接受了一周的监测,并且都是中老年人,研究人员进行了横断面检查来估测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大约每25人中就有1人有不同寻常的活动习惯,因此他们在晚上要比在白天活跃。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患躁郁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11%,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6%。此外,他们还发现这些研究对象幸福感较低、孤独感较强。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来自格拉斯哥大学丹尼尔史密斯(DanielSmith)认为,这些研究对象的“睡眠卫生健康很差”,他们喜欢在深夜玩手机或者喝茶之类的活动。

“这个研究结果很重要,它是普遍适用的,”史密斯补充说,“因此对于这些负面的心理健康和认知结果来说,这个发现是与之相符合的。”虽然史密斯主张晚上10点以后限制使用手机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但他同时也认为,白天的活动也有助于解决问题。在他看来,健康的睡眠模式通常是白天多活动和晚上少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我认为这对于人口健康问题非常重要,我们中很多人生活在昼夜节律紊乱之中。”史密斯最后说道:“目前社会运行的方式不太可能对健康有益。很多人生活在不夜城的氛围中。”

NBA中国赛脚步临近,2017 NBA选秀状元富尔茨现身上海

渤海银行发布一揽子金融生态创新解决方案 电子智能存钱罐“零钱管家”同期发布

北京5月12日新增42例本土确诊病例、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震泽初雪在古镇飘洒 宛若一片仙境_1

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举行 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央行“三定”公布:明确主要职责 设四名副行长

昨日北京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治愈出院3例

跨界钟薛高 娃哈哈推AD钙奶味雪糕

事关食品接触容器安全的3项国家标准发布

福建检验检疫局四措并举确保闽台航线春运平安畅通

湖南组织出卖人体器官案告破 犯罪网络涉10余省市

北京养老机构评星标准10年首修 床位数不再是“一票否决项”

睡前玩手机易使生物钟紊乱 增加抑郁隐患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