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锁定”证据 西安经开区查获西安首例“非现场”监管环境违法案

xiaofeng
科技“锁定”证据 西安经开区查获西安首例“非现场”监管环境违法案

“真是没想到,你们不在现场,也能发现工厂的异常。”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工作人员的“突然光临”,让某公司负责人始料未及。

科技“锁定”证据 西安经开区查获西安首例“非现场”监管环境违法案
(图侵删)

近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对区内涉气排污单位用电工况监控异常的企业进行了集中约谈,并对查实的一家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正式打响了西安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方式”类处罚案件第一枪。

该局负责人介绍,依托物联网监管、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提升环保执法效能,现已成为环境执法的新常态。“非现场监管”就是工作人员不进入企业的厂区、车间,就可以对其污染物排放、用电等情况实施监管。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在企业的排污口加装自动监控系统,执法人员可远程监管;二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车等新技术,对化工园区、产业集中区、江河流域开展污染源检查。

2021年1月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要“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以自动监控为非现场监管的主要手段,推行视频监控和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物联网监管手段,积极利用科技手段,科学建立环境污染预警等工作程序,通过对自动监测设备工作和运行状态的监控,生态环境部门可以掌握涉污单位治污设施运行情况,有效防范环境污染。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自推行企业用电监控系统以来,截至目前,已安装用电工况监测设备的企业482家,其中经开区118家涉气单位安装并使用,通过推行此项措施,在减少对企业日常正常生产经营干扰的同时,可以精准投放执法资源,提高了对违法问题的发现率。该做法不仅弥补了执法力量不足,还提高了执法精度,实现了全程化、可追溯。

据了解,自2021年10月29日,西安市发布2021年秋冬季第一次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以来,经开分局落实专人,每日通过用电工况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督,在监管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治污设施用电异常情况,甚至个别企业存在用电异常报警频繁现象,当收到报警信息后,执法队员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核查,对违规违法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为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管控措施,规范涉气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同步运行,经开分局于11月19日上午对区内用电监控异常企业进行集中约谈,对部分单位现场执法检查情况进行通报,经查实,其中1家涉事企业因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属于未按照规定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08条第一款规定予以立案。目前,案件正在立案调查阶段。

数字赋能环境监管,非现场执法也能“抓现行”。下一步,经开区将充分运用企业用电监控系统,进一步优化环境执法方式,推行非现场监管,加大对企业的帮扶指导:一是对全区290家涉气单位,逐步推进用电工况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做到所有涉气单位无盲区、全覆盖。二是对已安装用电工况监测设备的企业,如一周内异常报警两次及以上的,将其纳入重点监控单位,对企业异常点位的生产设施和治理设施安装视频监控,并联网接至区智慧环保平台,实现全天候监管。三是对于屡次违反规定,仍不改正的企业,必要时将对其进行驻厂监管,对于证据确凿的环境违法行为,将对其从严从重查处,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经开分局将以环境执法工作的新成效,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经开再立新功。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安吉与小鱼儿水中嬉戏 兄弟情深画面温馨

河南方城县检察院:“检察蓝”献礼“中国红”

【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运用历史思维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182个!“台独”空间越来越小

大连市中院为自贸试验区提供司法保障

2月乘用车批发量为129.5万辆

司法部建立机关干部荣誉退休制度

国家卫健委:武汉发热门诊就诊人员增速放缓

美国奶酪制造商吐槽贸易战:如果出口大门关上,牛奶只能倒田里

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XC90、V60和V90 CC汽车

美克家居2022年预亏2.4亿元-2.95亿元

政策礼包落地海南 旅企竞速落子

科技“锁定”证据 西安经开区查获西安首例“非现场”监管环境违法案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