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徐磊)“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这是我从收藏的古砚中体会到的,就是眼光一定要高,只有如此,作品的创作才会往大的格局上走,很多时候,人的格局决定了作品的格局。”从收藏到创作,艺术家林岗的这种感触愈发深刻。
时隔11年后,林岗再度回归北京举办个展“砚田琴心——林岗作品展”,此次展览由徐亮担任策展人,殷双喜担任学术主持,40余件作品呈现了他最新的思考和艺术体悟。然而,就是这场布展施工历时十余天的展览,展期仅9月1日一天,换言之,这是一场只有24小时的展览。
对此,林岗表示,首先,雕塑展览与绘画展览不同,需要更长周期的布展过程。这场展期只有24小时的展览,除了展览时间的限制之外,也是对今日美术馆“今日”一词的映照,24小时的展览对于今日美术馆来说也是开馆以来的第一次。我认为,正是一个个的“今日”成就了明天,铸就了历史。从这一点来看,24小时的展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
从经典的琴系列,到最新的山系列,林岗都从他的古砚收藏中获益匪浅。他表示,从汉、唐、宋这三个朝代的古砚里面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因为这三个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巅峰,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十多年来,林岗一直围绕“琴”这一主题创作,最早的时候将一些废旧的零件和琴结合起来,做成一种具有东方审美和韵味的作品,这些机械零件可以看做是西方的工业革命的代表,经过转化之后具有东方的气质,这其实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山系列作品,源于林岗所收藏的古砚“笔架山”,他认为,对山的敬畏是现在社会缺失的,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敬畏。同时,林岗表示,传统雕塑应该进入到教学体系中,而不只是西方的模式,至少可以两条腿走路,从而培养和奠定文化自信,这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