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孟凡霞吴限)两会期间,中小微企业发展再迎政策利好。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融资需求迫切,监管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在今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如果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可以向银行提出延期申请。银行可根据企业受疫情影响和经营状况,给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最长可以延长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罚息。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5月18日的答记者问时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银保监会对2020年1月25日以来到期的困难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免收罚息,不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湖北地区各类企业均适用上述政策。截至4月末,银行机构已对超过1.2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实行延期。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至明年3月底的政策安排,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娄飞鹏表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衰退短期内难以扭转,也会从外围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有负面影响。小微企业作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经营发展仍然会继续面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延长贷款还本付息政策。
除了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外,监管还鼓励银行小微企业金融“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这已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的第二次提速。据了解,在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召开的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对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定为“高于20%”;今年3月底,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五家国有大型银行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上半年同比增速不低于30%。
数据显示,今年4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79万亿元,同比增速27.34%,远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94%,在2019年基础上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娄飞鹏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融资难融资贵,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措施很具有针对性。鼓励银行大幅增加信用贷、扩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对大型银行提出明确的贷款增速要求,相当于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这三方面都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鼓励银行开展无还本续贷,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费率,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认为,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很大,全国大量的小微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同时小微企业群体的首贷率一直很低,大量小微企业没有机会获得贷款,此次政策鼓励银行增加小微企业首贷,扩张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定量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就是要覆盖更大范围的受影响小微企业。同时政策提到增加信用贷,是为了缓解小微企业抵质押物缺失导致的贷款难度大的问题,进一步实质性地增加银行到小微企业的资金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