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漠河,活跃着一群科学家

xiaofeng
在漠河,活跃着一群科学家

【新春走基层·坚守在一线】

在漠河,活跃着一群科学家
(图侵删)

光明日报记者金振蓉

严冬北国边疆,不仅有戍边战士的身影,也有科学家的默默坚守。

漠河,靠近我国最北,几乎也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漠河观测站,就建在这里。

漠河全年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冰封雪冻之中。研究人员不能佩戴手套,需要长时间调试记录,工作环境十分艰苦。

在离实验室一公里的野外观测点上。研究人员王中兴正在测试一个台式电脑大小的设备。他告诉记者,这一设备是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过去只能采购国外的,价格昂贵,舍不得多买,研究人员只能抱着一台设备全国跑着用,效率很低,现在自己能造了,可以在全国多布置一些观测点,提高了效率,数据也更全面精确。

在地球的两极,磁力线呈开放状态,来自太阳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两极的磁力线与地球进行交互,然后再向地球的中低纬度地区传递和渗透。在这一过程中,靠近我国最北端的漠河站可尽早感知来自北极的空间环境扰动和能量传播。剧烈的太阳活动可造成电离层剧烈变化,严重影响甚至中断星地无线电通信。尽早感知空间环境,才能预报和避免其引起的破坏性后果。

为了观测地球空间环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已建立起从漠河到三亚的观测台链。漠河站对于观测研究来自北极空间环境扰动和能量输入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91年起,漠河站已开始出版地磁观测年报,并逐步发展为多手段的空间环境综合观测站,使我国科学家获得了宝贵的空间环境数据。据了解,漠河站的观测相继支撑了国家“子午工程”首批重要科学成果——磁暴期间电离层与等离子体层物质交换的耦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电离层变化性的驱动过程研究。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高层大气研究团队又利用漠河雷达等多站观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地磁暴能影响高中纬中层大气密度,影响中层背景大气动力学过程。

对于科学家来说,获得更多更重要的数据,是科研的基础性工作。为了第一手数据,他们在酷暑严寒中坚守,他们认真执着的工作状态,和戍边战士在边境线上巡逻的身影一样令人感动,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人。

《光明日报》(2018年02月11日01版)

蓝盈莹大片前卫时髦散发青春活力

聚焦四川信托会议沟通纪要 分配方案正在制定、审计结果未达成一致

进博会里的双循环|当红啤梨成了果圈新晋爱豆

「基金经理手记」医药来到较好的布局时点

雪松控股强力支撑,齐翔腾达供应链业务一年实现百亿飞跃_1

中国平安:马明哲继续出任公司第十三届董事会董事长

“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机会”

数字化团餐平台美餐完成1亿美元融资

二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迎四座新项目入市 下半年预计新增供应70万平方米

应急管理部:确保春节前将中央冬春救灾资金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频频发生 如何有效防范

哈里王子将大婚 回顾英国王室百年婚礼_1

在漠河,活跃着一群科学家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知音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